为推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西城区委区政府推出“小而精”“小而美”项目,采取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大师团队进校园、构建特色课程、凝练校园文化等举措,推进一批规模较小的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有特色、发展有品质、校园有颜值、办学有风格的精品特色学校,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具特色”的教育生态。日前,新华网就“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建设进展,专访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陈真。
新华网:请您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介绍一下学校“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设立初衷和具体内容。
(资料图片)
陈真: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是由三所学校整合而来,其中最早的一所学校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由李大钊先生创办的志成女中。2008年,三所学校在西城区教委和北京教育学院的联合创办下,建成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由于这样的历史传承,学校承载着兼容并蓄、温暖友善的理念,形成“阳光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小而精”项目的建设推动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又有了新的内涵。阳光是七彩的,我们提出“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赋能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增量和谐发展”,借助七彩阳光,我们又提出“七力联动”的阳光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出“七会阳光学子”的学生培养目标,并且构建了“七彩阳光”课程体系来做支撑。
全校师生共同梳理、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小而精”发展规划,以“阳光育人体系”为切入点,从文化内涵、育人目标、校园环境、课程体系、课堂文化、班级建设、制度文化等方面开展学校建设。
新华网:近期,学校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在科技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如何开展特色教学的?
陈真: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努力今年再一次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科技教育方面,依托附中阳光文化,打造附中阳光炫彩科技,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不仅开展科技节系列学生活动,还开展社团活动,同时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其中,中学生机器人项目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与闪光点。机器人社团是学校的“王牌军”,学校将机器人课程引入到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最终实现了对全体学生的科技普及教育,让附中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在机器人项目中锻炼、成长,代表学校参加了多项国际比赛并喜获金奖。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每年都会开展“5.25心理健康文化节”健康周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学会自我调适、关爱他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今年的心理健康文化节主打两项,一个是“集体篇”,一个是“个人篇”,涵盖了不同年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
图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机器人社团课堂。新华网 毕尚宏 摄
新华网:2022年,学校被西城区列为“小而精”特色学校,针对“小而精”的建设,学校做了哪些改进和提升?
陈真:区委区政府从多方面给予学校支持,在外部建设方面,聘请大师团队负责整体设计,融入学校“阳光教育”的办学特色,全体师生集思广益,融入学科,融入附中元素。在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上,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西城区教科院和西城区教育学院的专家和教研员们,走进课堂、走进班级、走进教研组,和学校一起聚焦班级建设,聚焦备课和上课。
通过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通过“小而精”项目的推动,学校步入了向好的快速发展轨道。今年开学以来,我们召开了6个年级的家长会,组织部分家长参与了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家长反馈,大家对学校目前发展现状,特别对“小而精”项目的发展规划非常满意。
图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科技教室。新华网 毕尚宏 摄
新华网:谈谈您对学校未来继续打造“小而精”特色学校的发展愿景?
陈真:“小而精”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学校整体的包装,更应该是让学校每一个细胞都“小而精”。比如,让学校处处都精致,因为环境育人的力量巨大。我们希望通过“小而精”的建设,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逐步建成“附中风景”“阳光花园”“七彩画廊”“畅谈园”等,让附中成为师生心灵的家园,让师生对在附中上学、在附中工作充满期待。
除了处处精致,还要课课精品,班班精彩。学校认真完成课内、课后、双新、双减的每一项必选动作,精彩创造着独有的自选动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在专家团队的指引下,每个班结合师生的意愿,打造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
最后还要实现人人精美。我们希望把“阳光教育”做得更有温度;把附中故事讲得更有情怀、做有深度的教育;把教育教学做得更有担当、做有力度的教育,力争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职业幸福,让每一个家庭都信任学校、都有获得感。
来源:新华网